【茶油文化】毛委员与井冈山的茶油
发布日期:2020-10-13 18:08浏览次数:
井冈山是我党创建的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,随着根据地的一天天扩大,国民党反动政府加强了对红色政权的军事进攻和经济封锁,井冈山斗争处于最为困难的时期。
井冈山地区山多地少,除了自给自食的五谷杂粮,其主要经济来源就是向山外销售当地的茶油与木材。因此,毛主席在1928年11月25日,在写给中央关于《井冈山的斗争》的报告中,首次提到:因敌人经济封锁“木材、茶油等农产品不能输出,农民断绝进款……”而感受到的革命困境。毛主席忧心农民的“茶油”运不出去,指示红军队伍帮助当地农会拓宽向山外出售茶油的市场渠道。|
两年后的1930年 5月,毛主席所作的《寻乌调查》,先后五次提到“茶油”,多次提到“油山”(即茶籽山),以是“共产主义”的公山,还有“资本主义”的私山,揭示了所调查地区不合理的“山林制度”和大小地主租还(茶油)“油利”等放高利贷的剥削状况。
从秋收起义上井冈,再到离开井冈去长征,毛主席在井冈的七年时间,一手抓红色根据地的创建,一手抓红色政权的经济发展,难能可贵的茶油便成了毛主席重点关注的地方财源。
《寻乌调查》之后不久,毛主席又作了一次《兴国调查》。在谈及农村家庭状况、阶级关系和土地革命时,毛主席提到了红色政权为当地农民分配茶山的情况,其中有一个细节,他把茶山上油茶树的果实称作“桃”。这种将油茶籽称作“桃”的说法,不知是来自毛主席的故乡韶山冲,还是出自当时的井岗山根据地。不管这种称谓来自何处,但在南方仅有的几个种植油茶和出产茶油的地区,都会觉得很独特,很希奇,而且很有趣。
毛主席写道:“分(茶)山比分田更困难,有大山,有小山,有柴火多,有柴火少,有大树的,有小树的,有无树的,因此难分。土地科长和七个土地干事,一道出发,踏看全村各山,定出个办法,不照山的面积分,照山的茶子树分。以一担‘桃’(一担茶子,值钱二串,叫做一担桃)为标准,大树三十根为一担桃,中树六十根为一担桃,小树百二十根为一担桃。把全村山地算成桃数,然后按人口平均分配,插牌子为界。”
多有智慧的毛主席,居然用数“桃”的办法来分(油茶)山。看来,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,不仅要靠枪杆子,还要靠关心在这片土地上生产和生活的乡村农民,大到红色政权的土地革命,小到油茶山上“一担桃”的分配。
九十年后的今天,当我们重上井冈山,踏上这片历经血与火洗礼的红色土地时,既要去看开在春天里的“映山红”,更要去看挂在秋色中的“油茶果”,因为,正是这一枚枚泛着淡黄色泽的果实,压榨出来的滴滴茶油,养育了井冈山的军民,支撑了根椐地经济,点亮也八角样的油灯,照亮了新中国的乾坤。
